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642章 大力出奇迹(2/4)

本来大家聚在排练厅是对台本,属于剧本围读,结果因为演员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,直接变成了排练。

这倒也没什么不好,反而极大的提高了剧组的排练效率。

演员们在努力,幕后的工作人员们也没闲着,舞台美术设计、布景、道具、

服装等各工种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工作。

话剧不同于电影电视,再好的剧本也得经过舞台排练的检验。

最终定稿的剧本往往都是演员、编剧、导演在排练厅里,一点点磨出来、抠出来的。

剧组排练的前半个月,林朝阳几乎天天出现在人艺的排练厅里,直到最后剧本彻底定稿。

之后的排练,舞台调度、走位成了重点,林朝阳出现在排练厅的频率少了很多。

一直到5月下旬,《父亲》剧组在排练厅举行了最后一场常规排练,迈入了首都剧场,进行为期一周的舞台排练,这个阶段是为了让演员们和幕后团队快速磨合,所以也叫技术周。

作为排练最后的冲刺阶段,这期间的排练基本没什么规律,一言不合就熬大夜,对于演员的体力是个巨大的考验。

这天林朝阳刚从人艺回来,接到了陶玉书的电话,她这段时间在美国、香江两地跑,甚是辛苦。

但也没有办法,香江电影发展到今天,其上限和弊端已经显露无疑,也充分证明了前些年陶玉书布局海外市场的正确性。

林氏影业在海外的发展,以美国为重中之重,经过最开始的蓬勃发展,林氏影业在美国电影行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同时也陷入了瓶颈。

所以陶玉书才不得不另辟径,以期为林氏影业再造一番新天地。

现在看来,她的战略取得了比预想当中还要大的成功。

奈飞网站上线近一年,持续霸榜PointCommunications评选的十大热门网站T0P3,成为美国互联网行业1996年以来最热门的网站之一。

但跟绝大多数还未找到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不同,奈飞从一开始就拥有着清晰而独特的商业模式。

近一年时间里,奈飞在美国各大城市建立了15座仓储中心,采购DVD录像带160万盘份,员工多达240人。

发展出了38.6万名订阅用户,其中年费订阅接近9万人,仅订阅营收就高达7300万美元。

另外在录像带销售方面,奈飞也创造了4500余万的销售额,年营收达到了惊人的1.18亿美元。

对于一家成立仅一年的公司而言,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简直令人难以置信。

当然了,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陶玉书不计成本的搞促销活动。

除了订阅用户首月免费之外,奈飞的年度订阅用户免费赠送DVD播放器的活动成为了美国互联网行业「烧钱抢占市场」的典范。

9万名年费订阅用户,意味着奈飞免费送出了9万台DVD播放器,奈飞这一年烧掉的钱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总营收。

也正是由于此,奈飞上线近一年,亏损已达6200万美元。

换任何一家没有背景的初创公司,这种烧钱方法早就死得透透的了,但奈飞不同的是它有一位实力雄厚且格局宏大的老板。

奈飞的烧钱所带动的绝不仅仅是其网站本身用户规模的并喷,也在相当程度上为新生的DVD标准打开了市场,播放器、录像带双双热卖。

要知道在后世的1997年,DVD播放器上市的第一年全美销量仅为20万台。

而根据奈飞的数据统计,过去这一年时间里,各大DVD播放器生产商的销售数据合计为54万台,并且这个数字每个月还在递增。

可以说奈飞的促销活动为DVD标准在美国的推广立下了汁马功劳,因此在刚刚结束的B轮融资过程当中,奈飞成功引入了索尼、斯高柏和好莱坞六大之一的环球影业。

在烧钱战略的疯狂催熟下,奈飞的B轮融资获得了惊人的估值。

12亿美元!

这个数字与半年前奈飞的A轮融资相比,提高了近7倍,放在传统行业来看,

简直是不可理喻。

可谁让如今美国的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由火热走向疯狂的阶段呢,95年网景上市,一天之内市值飙升至20亿美元。

96年雅虎上市,到如今市值已经30亿美元,

互联网正在书写造富神话,诞生于淘金梦的美国从来不缺乏敢于冒险的投资者。

任何一家企业,只要沾上「互联网」这个概念,一夜之间估值就有可能翻个番。

相比之下,奈飞半年之间估值涨至7倍,却是有着其背后强大的产业逻辑的。

跟VHS播放器在美国数千万台的保有量比起来,去年DVD播放器的销售量仅有54万台,这个数据看起来十分可怜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全美销售仅销售了54万台DVD播放器的情况下,奈飞的订阅用户高达38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