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章

第99章 檇李之战(2/2)

粮草物资供给平时由“司马”负责,战时士卒通常须随身携带数天的口粮,称为“裹粮”,并有随行车辆以备补充,到达某城邑或诸侯国时,则由该城邑或东道国供给。

按照春秋中期以前的规矩,打仗是一件非常神圣与荣耀的事,普通人是不允许参与战斗的,上战场的人必须是国人,多数是士,最起码是农。士是公士或世家,以习武打仗为主要职事,作战时充任甲士,农即农夫庶人,为步战徒卒。

除老弱残疾者外,国人中所有成年男子都须接受军事训练,三季务农,一季讲武,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大演习,即大搜之礼。

除了公士和农人外还有一类群体,那就是连国人都算不上的野人,也就是奴隶。

起初,野人们没有充当甲士和徒卒的资格,只能做一些杂役工作,但到了后期战事越来越频繁,士族补充不上,才允许野人们从军或充当甲士。

同时,“国人”从军的制度逐渐向郡县征兵制演变;车兵的地位逐渐下降,步兵的地位逐渐上升。

楚国是一个尚武的国家,“不胜利毋宁死”的尚武精神成为楚国的重要传统,就算楚国的将领一旦战败,后果会极其残酷,常常是引咎自杀或者被逼自杀谢罪。

蒙言,就是这样一名地位极其卑下的野人。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