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章(1/3)
第三,顺四时而适寒暑。
春夏秋冬为一年四时之气。人作为天地之气化生的产物,生命活动一刻都离不开自然,而精神又是生命活动的主宰,因此,四时的变化中调摄好精神情志是养生的关键。《四气调神大论篇》曰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。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。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。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。奉长者少。
夏三月,此谓蕃秀。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。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。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。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。奉收者少。
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。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。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。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。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。奉藏者少。
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。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。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。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
天气,清净光明者也,藏德不止,故不下也。天明则日月不明,邪害空窍。阳气者闭塞,地气者冒明。云雾不精,则上应白露不下。交通不表,万物命故不施,不施则名木多死。恶气不发,风雨不节,白露不下,则菀稿不荣。贼风数至,暴雨数起,天地四时不相保,与道相失,则未央绝灭。唯圣人从之,故身无奇病,万物不失,生气不竭。
逆春气,则少阳不生,肝气内变。逆夏气,则太阳不长,心气内洞。逆秋气,则太阴不收,肺气焦满。逆冬气,则少阴不藏,肾气独沉。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。逆其根,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,死生之本也。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,是谓得道。道者,圣人行之,愚者佩之。从阴阳则生,逆之则死,从之则治,逆之则乱。反顺为逆,是谓内格。
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如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?”
本篇首先论述了依据四时之气变化而调摄形神的具体方法,其次论述了异常的气候变化对生命活动消极的影响,指出违逆四时养生原则所造成的伤害,最后提出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、“防微杜渐”与“治未病”的理念。
以下几点仍需注重
1、“内格”疑为“关格”之误,《禁服》中有讲述两种阴阳离决的死症,一为“内关”,即阴气被阳气关闭在内,表现为寸口大四倍于人迎,且大且数;一为外格,即阳气被阴气隔绝在外,表现为人迎大四倍于寸口,且大且数,名曰溢阳。两者统称关格。还请专家查证。
2、治未病其实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,比如亚健康就是邪气入侵但是并未发病时的征兆。
3、人类是智慧的,却很少用于顺其自然,反而在违背自然上做的很出色。比如发明了燃气灶电磁炉等代替柴火烧火做饭。木柴秸秆等因为饱含生发之气,木之春气又能促进饭之香气,两者相得益彰,所以对人有益,难道你不晓得真正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都是借用薪柴烧火么。科学上难道有用电做饭对人有益的报道吗?《汤液醪醴论篇》曰“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?岐伯对曰必以稻米,炊之稻薪,稻米者完,稻薪者坚。帝曰何以然?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,高下之宜,故能至完;伐取得时,故能至坚也。”即是此理。
比如发明了温室大棚,于是人类吃上了反季节蔬菜,而科学实验证明其并未有危害性。那反季节蔬菜到底好还是不好呢?当然不好!人对于长久生活的环境会做出相对的适应,在什么季节就要吃该季节相应的食物,这叫顺应自然。比如春季的食物自然带有春气,食用此可护养肝,但若是被反季节蔬菜代替,就叫做逆春气,就会伤肝,即下文所谓“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”。那为何科学实验没有验证呢?首先,人体有强大的调节能力,在不至于过量的情况下,不会有明显的影响;第二,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,该方面的危害也许会被有益健康的措施弥补;第三,反季节蔬菜肯定对身体有害,但这种危害是微小的,就好比熬夜也有危害,但并不会立即致人于死,这种危害性也许在很久以后才会爆发,导致被人忽视;第四,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,比如南方人忽然到北方区生活,饮食方面的不同,会突然导致人精神萎靡浑身无力恶心呕吐等的症状,就是所谓的“水土不服”,只是人们司空见惯而不认为是病罢了。所以你要记得,祭祀一定要用当地的时令物产。《礼记·礼器》曰“礼也者,合于天时,设于地财,顺于鬼神,合于人心,理万物者也。是故天时有生也,地理有宜也,人官有能也,物曲有利也。故天不生,地不养,君子不以为礼,鬼神弗飨也。”意思是说,不到节令的当地物产,鬼神是不会享用的。你也知道了中药里有“十八反、十九畏”之说(指的是中药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孤魂忆
霸气教官宠小妻
孵蛋专家
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
我在异世封神
将门才女
假面骑士的世界之旅
花都大公子
洪荒之太真道
武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