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章

第100章(2/2)
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和大怨,必有余怨,安可以为善?是以圣人执左契,而不责于人。有德司契,无德司彻。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

(翻译最好的善于好比水。水善于使万物得利而不与相争,处于众人都厌恶之地,所以几乎接近于道。善于居处地势,善于心思渊博,善于与仁慈相处,善于言辞守信,善于政事治理,善于处事发挥,善于把握时机行动。只有不争,所以没有过失。调和大怨,必有余留怨恨,怎么可以称为善呢?所以圣人手执左契,而不责难于人。有德者掌管劵契,无德者掌管税收。天道没有亲疏,经常帮助善于(谦下)的人。)

(备注1、上段讲“善”下之,该段则阐明了最好的“善”,或者叫做为最好的谦下做了一个标杆水。“善”即善于,有模仿之意,并非善良,所以“上善若水”的意思是最好的模仿就像水一样,并非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,下文皆是阐述水是如何“善”的,所以“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”是为“善居于地,善心于渊,善与于仁,善言于信,善政于治,善事于能,善动于时”的倒装。

2、最好的“善”像水,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那么不好的“善”什么样呢?即“和大怨,必有余怨”。故前后实乃承接关节,所以第八章与第七十九章本为一段。

3、从上段圣人善于谦下所以处上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可以看出,天道经常帮助的是善于谦下的人,即文中所谓“善人”,而非善良的人。

4、和大怨,必有余怨,冤冤相报何时了,不可称之为善。那该如何做呢?圣人执左契,而不责于人,即所谓以德报怨。或许有人问,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《论语》也曾记载孔子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”的答复。首先,孔子倡导因材施教,这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回答,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;其次,以直报怨仍然不能解决怨恨,不能称之为善;其次,世人常说“大恩大德无以为报”,人之德莫大过天地,天地有大德且不曾言,人之德又何必求报。有求于报,则内心失平静而与外物相接,则与道远矣,故而大德无以为报,亦不求报。所以“和大怨,必有余怨,报怨以德,安可以为善”的该版本是错误的!)

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莫能行。是以圣人云“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,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。”正言若反。

(翻译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,而攻坚克强者没有能胜过水的,因为水无可取代。弱胜过强,柔胜过刚,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。所以圣人说“承受国家的屈辱叫做社稷之主,承受国家的不详之兆才能成为天下之王。”正话好像反说。)

(备注1、上段了水成为上“善”的凭据,该段则继续阐述了水称为上“善”的原因。另,“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,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”是“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”等句得出的结论,该段与上段亦本是一段。强行分为两段实为便于阐述。

2、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”与“盖闻善摄生者……以其无死地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3、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。《黄帝》曰“天下有常胜之道,有不常胜之道。常胜之道曰柔,常不胜之道曰强。二者亦知,而人未之知。故上古之言强,先不己若者;柔,先出于己者。先不己若者,至于若己,则殆矣。先出于己者,亡所殆矣。以此胜一身若徒,以此任天下若徒,谓不胜而自胜,不任而自任也。”意思是说,所谓强,是指能胜过不如己者;所谓柔,是指能胜过强过己者。等不如己者发展强盛如己时,自己便危险了;而能胜过强过己者,就没有什么危险。故而下文又曰“欲刚,必以柔守之;欲强,必以若保之。极于柔必刚,积于弱必强。观其所积,以知祸福之乡。”故而文曰“守柔曰强。”)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章
逢乱世 天武道祖 渡劫失败后我样样精通 大小姐的萌物老公 无限从瓦罗兰开始 神魔复苏:开局少林寺扫地 胜者为王陈东王楠楠 英雄联盟之竞技之血 美色撩人 妾身来自21世纪